DDking(電影人)
  把好孩子、壞孩子都推出去,讓他們找到生存的辦法。
  《變形金剛4》一天賣2億,兩天破4億,四天破7億,接連打破各種內地票房紀錄,掃平《阿凡達》的史上最高票房紀錄也是指日可待,全國院線排片每天都接近60%,部分影院的黃金時段根本就見不到別的電影排映。這時候,電影局坐不住了,公開對院線經理們喊話,說不要給《變4》排那麼多,要保護同期上映的國產片。
  從1994年開始,華語片已經被保護了20年,但是每次碰到好萊塢大片,依然丟盔棄甲,而且還越來越喜歡“撒嬌”,要把好萊塢大片們調到其他檔期。總局也是想了不少辦法保護這些弱不禁風的孩子,諸如“國產片保護月”這樣的手段,每年也都是花樣翻新。
  保護孩子沒問題,但關鍵是看被保護的到底是什麼孩子,《分手大師》這樣品質還算可以的孩子也就罷了,去年暑期檔、今年賀歲檔,有多少炒冷飯粗製濫造的國產片也都被“保護”,大賣特賣之後,給電影圈造成了一種什麼樣的示範效應?那時候,為什麼沒人站出來說話,叫院線不要排這些國產大爛片,多排一些有誠意有想法的國產電影?
  說到底,看重的多半還是那個數字———年終總結的時候,國產片的票房和引進片的票房比重,寫上一篇“雖然困難重重,但是國產電影依然保持強勢增長”的官樣報告。但這個數字和這個國家的電影產業的真正繁榮,又有多大的關係?這個問題,恐怕跟“GDP每年的數字增長和老百姓的幸福感有多大的關聯”是一樣的。
  面對好萊塢大片,保護肯定是沒有用的。我們的鄰居韓國,在2006年,韓國政府討論面向好萊塢開放電影市場時,韓國電影人上街靜坐抗議,我們熟悉的李秉憲、全度妍等人都參與其中。但韓國時任總統堅持開放市場,換來的結果不是韓國電影的消亡,而是長足發展。2013年,韓國電影市場做到了全年2億人次觀眾入場的奇跡,而票房前十中,有7部是韓國本土電影,還有一部是韓國資本主導的《雪國列車》。
  韓國的經驗證明瞭一件事情,面對好萊塢大片的兵臨城下,應該要做的,不是保護,而是要狠下心來,把好孩子壞孩子,都推出去,讓他們在競爭的環境中,找到生存下去的辦法——好萊塢雖然是全球行銷,但是他們對每一個國家的文化和觀眾,都沒辦法做到真正透徹地瞭解,所以他們只能靠堆加一個又一個的視覺奇觀去糊弄觀眾,很難做到“走心”。韓國去年的票房冠軍《7號房的禮物》以及電影《辯護人》都是貼近本土觀眾的“走心”佳作,所以想要和好萊塢對抗,不能硬碰硬,用大片去打大片,更不能依靠保護,而是要從題材入手,找到最能擊中這個市場觀眾內心的故事。
  市場的開放肯定無可避免,區別隻是能拖多久,有關方面如果想繼續做家長,能做的是:不要繼續管頭管腳“保護”下去了,給自己的孩子設置太多“不可以”,搞得次數多了,這個圈子裡的創作者們,就習慣了自我閹割和跟風,失去了創作的能力,等到市場真正開放的那一天,就只剩下等死一條路了。
(編輯:SN009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78twvof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